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优惠政策_湖南省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
湖南省通过专项政策扶持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,从资金补贴、税收减免到创新支持,全方位激发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。
政策背景与目标定位
湖南省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培育政策,是落实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。该政策聚焦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,通过系统性扶持推动其成长为行业领军者。2021年以来,湖南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近300家,省级认定企业超过800家,形成梯度培育体系。
政策明确将重点支持制造业基础零部件、关键材料、先进工艺等领域企业。申报企业需满足研发投入占比超3%、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前列等硬性指标。通过精准筛选,确保政策资源向真正具备创新潜力的优质企业倾斜,形成"培育一个、带动一片"的示范效应。
财政资金直接扶持措施
湖南省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对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梯度奖励。新晋国家级"小巨人"企业可获得50-100万元一次性奖励,省级认定企业给予30-50万元支持。长沙市等地区还配套追加30%的区级奖励,形成省市联动支持机制。
资金使用实行"负面清单+绩效导向"管理。明确禁止用于楼堂馆所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,重点支持技术研发、设备升级和人才引进。部分地市创新"以奖代补"方式,对企业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20%比例给予事后补助,2022年全省兑现研发补助超2亿元。
税收优惠专项政策包
税务部门推出"专精特新税收服务套餐",涵盖增值税、所得税等多税种优惠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%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基础上,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最高可达100%。长沙市试点"即征即退"政策,对重点"小巨人"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50%。
特色化税收服务同步跟进。建立"一户一档"税收健康档案,提供研发项目事前评估服务。2023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累计享受税收减免12.6亿元,其中株洲某新材料企业单年度研发加计扣除额就达2300万元,有效缓解创新资金压力。
创新资源精准对接机制
构建"产学研用"协同创新体系是政策亮点。湖南省工信厅牵头组建专精特新服务联盟,整合32家高校院所实验室资源向企业开放。中南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项对接通道,2023年促成技术转化项目87项,其中衡阳某装备企业通过联合攻关突破液压系统"卡脖子"技术。
创新要素供给方面实施"三个优先":优先保障用地指标、优先安排技改备案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项目。湘潭市建立"创新券"制度,企业可使用电子券购买检测认证、专利代理等专业服务,年度兑付额度达1500万元。
融资服务与市场开拓支持
金融支持形成"政银担"合力。省财政设立5亿元风险补偿基金,合作银行提供信用贷款利率下浮20%的优惠。长沙银行推出"小巨人贷"产品,纯信用贷款额度最高3000万元,放款周期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。
市场拓展方面实施"双百工程":组织100家"小巨人"企业进入央企供应链,推动100项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。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带动36家配套"小巨人"企业共同出海,2023年湘企专精特新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3%。
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
人才政策突出"高精尖缺"导向。对引进的博士及以上人才,给予30-50万元安家补贴,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全额奖励。株洲市试点"周末工程师"制度,柔性引进京津地区专家团队78个,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余项。
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。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"专精特新定制班",实行"双导师制"培养技术骨干。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,对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100万元建设补助。
湖南省专精特新"小巨人"政策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,通过政策组合拳有效降低了创新成本,激发了内生动力。从实践效果看,政策受惠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4.8%,高于全省规上工业企业2.3个百分点,真正发挥了"四两拨千斤"的杠杆作用。
这套政策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单项措施的力度,更在于形成了"认定-培育-提升"的闭环机制。随着政策持续优化,湖南专精特新企业正从"小而美"向"强而精"蜕变,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新动能。乐讯财税咨询可为企业提供政策申报全流程专业服务,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跻身"小巨人"行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