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_湖南专精特新企业优惠政策
湖南省通过精准施策、多维赋能,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生态链,以政策红利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。
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
湖南省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纳入制造强省战略核心,2021年出台《湖南省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培育计划》,明确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"小巨人"企业300家、省级企业1000家的目标。政策聚焦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电子信息等十大重点领域,建立"初创-成长-领军"梯度培育体系,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闭环。
政策设计突出"三个结合":与国家战略相结合,重点支持解决"卡脖子"技术的企业;与产业链安全相结合,强化基础零部件、关键材料等细分领域;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,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。通过动态管理机制,每年组织申报评审,对入选企业实施"一企一策"精准扶持。
财政金融双轮驱动
省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,省级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。长沙、株洲等地市叠加配套奖励,部分园区对通过复审企业追加最高100万元补助。2023年全省财政投入超5亿元,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逾30亿元。
创新"政银担"联动机制,开发"专精特新贷"特色金融产品,提供信用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服务。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20亿元专项子基金,联合深交所开展"上市苗圃计划",重点培育30家拟上市企业。截至2023年6月,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超85%,平均贷款利率较基准下浮10%。
技术创新体系支撑
构建"企业+高校+平台"协同创新网络,支持企业联合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基地,对共建实验室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。实施"揭榜挂帅"项目,单个技术攻关项目资助可达300万元,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。
强化知识产权护航,设立快速预审通道,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。长沙经开区建成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专利导航服务平台,提供全球专利预警分析。2022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5.2%,高于规上工业企业2.3个百分点,户均有效发明专利达8.6件。
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
组织"湘品出湘"专项行动,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企业参加进博会、广交会等国际展会。建立首台(套)产品应用保险补偿机制,对省内采购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产品的单位给予最高30%补贴。中车时代电气等企业通过政策支持打开"一带一路"市场。
实施品牌提升工程,对主导制定国际、国家标准的分别奖励100万元、50万元。省工信厅联合媒体打造"隐形冠军"专题报道,提升企业知名度。2023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平均达35%,21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前三强。
人才引育专项保障
推出"专精特新人才计划",对企业引进的顶尖技术人才给予100-300万元安家补贴。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,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"专精特新班",实行订单式培养。全省建成28个产业人才培训基地,年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超1万人次。
优化人才服务环境,长沙、岳阳等地为专精特新企业高管提供子女入学、医疗保健等绿色通道。实施股权激励税收优惠,企业用于人才激励的股权支出可税前扣除。三一集团通过"事业合伙人"计划,核心技术人员留存率达95%以上。
湖南省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通过系统化设计,形成了财政引导、金融助力、创新驱动、市场开拓、人才支撑的五维政策矩阵,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源瓶颈问题。政策实施三年来,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8.7%,利润增速高于规上工业9.2个百分点,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,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,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。乐讯财税咨询建议企业深入研究政策细则,用足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设备购置补贴等税收优惠,借助专业机构开展政策申报规划,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。